您好,欢迎来到齐鲁大地重工有限公司官网!
(0632)5881567 丨 (0632)5898600 丨 (0632)5666868

齐鲁大地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齐鲁大地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
提供更加优良的装备,做您最可靠的朋友
在线预约
热点资讯 |  INFORMATION
德国的教育分流与精细的职业教育
来源: | 作者:industrial-105 | 发布时间: 141天前 | 1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是当下中国教育问题的梗结。要改善这一生态就要缓解竞争,具体讲,就是较早分流,将一部分学生疏导到职业教育上去,降低高考的竞争强度。在当今世界,不分流的典型是中国和美国;分流的典型是德国和英国,特别是德国。思考德国的分轨制教育,可以给一个万人拥挤独木桥的国家特殊的启示。

  本文出自郑也夫所著《吾国教育病理》,授权搜狐教育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德国三轨制的沿革

   德国近代的教育制度始于1806年败给拿破仑后普鲁士邦的励精图治。时任普鲁士教育厅长的洪堡与朝野上下的共识者一同开创了服务全体公民的义务教育。封建的等级传统,德国人的务实精神,导致了封建教育制度结束后,双轨制诞生了。双轨之一是与大学衔接的文科中学,之二是训练平民子弟的国民学校和职业学校。1920年颁布的法律规定:所有儿童接受四年基础教育,四年以后开始分轨。

  覆盖全民与分轨制的两大特征导致德国教育在两个层面上收获了巨大的效果。在第一层面上,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导致德国成为文盲率最低的国家,培训出的优秀工人托举起它的制造业。职业教育被称为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另一个层面,德国的大学和学术研究自20世纪初至"二战"前,也几乎是世界第一。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几乎是按照德国大学的模式打造的,可见德国大学的历史高度。

   "二战"结束后,美英法在德国的占领者分别依据自己的价值观看待德国的教育。贯彻民主教育体制的美国和法国要求德国改变分轨制,至少是推迟分轨的时间。同样推行分轨制的英国则支持德国继续魏玛共和国时的三轨制。德国人对自己的教育体制充满信心和迷恋,几经争执,巴伐利亚州的报告大致通过,其他多个州跟进。三轨制穿越了战胜国的压力走进当代。

  三轨制与定向阶段

  主体中学。其前身为国民学校,是19世纪初为社会中下层子弟实施普及教育而设立的。直到魏玛共和国时期,小学毕业生的88%进入这类中学。1952年主体中学的学生占同龄德国学生的80%。或许这是当时称之为"主体"的由来。主体中学学制5年,即5~9年级。其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接受职业培训,没拿到主体中学的毕业证书是很难找到职业培训岗位的。换言之,全部学徒工中的大部分人来自主体中学。

  实科中学。在《汉堡协议》统一名称前,常被称为"中间学校",即处于主体中学和文科中学中间的学校。其功能也正在于中间性的桥梁作用,学生可进可退。"它向学生展示了双重的前景",一方面毕业后可以接受职业教育,进入比主体中学毕业生归宿更好的专业学校和专业学院,另一方面成绩很好可以转入文科中学,谋求上大学。与文科中学的差异是,"实科中学的课程安排对那些对实用自然科学感兴趣并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觉得更合口味",而不是对学术和抽象思维更感兴趣的学生。实用中学学制6年,即5~10年级,比主体中学多一年,可以使主体中学中有能力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转入实科中学,获取这里的毕业文凭。